文/《智能建筑》雜志社李國慶
開辟技術創新和產業需求的邊界,推進價值共生的無界生態,正在使新華三集團在工程建筑行業數字化與智能化進程中,走向高光時刻。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的收官之年。在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用“穩中求進”、“長期向好”、“積極進取”總結2019年經濟工作,部署2020年經濟工作,并提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等新要求與新方向。
2019年12月23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召開,全面總結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提出2020年工作總體要求。其中,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從解決“城市病”突出問題入手,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系統化全域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和更新改造專項行動;著力推進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等成為2020年建筑業的重點工作方向。
在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中,紫光旗下新華三集團正在逐步成為數字經濟與智慧城市建設堅實的技術底座與強大的助推器。
日前,新華三集團“2019新華三工程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高峰論壇”在杭州錢塘江畔舉行,來自工程建筑領域行業協會、設計院、總承包商以及頂尖地產與科技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數字建筑的技術創新和理念變革。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這句詩形容的是錢塘江上,執旗泅水與潮勇搏的弄潮兒。本次新華三集團在錢塘江畔召開工程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峰會,攜手合作伙伴共同繪就智慧城市新格局,引領工程建筑行業發展新浪潮,頗具驅動產業智變的“弄潮兒”風范。
工程建筑行業迎來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三大趨勢引領變革
作為我國當前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之一,工程建筑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當下,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工程建筑行業也迎來了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呈現出三大趨勢。
1、
傳統建筑業迎來數字化與智能化
工程建筑行業數字化與智能化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共識與必然。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指出,2016-2020年,我國建筑智能化市場規模將保持30%左右的增長,智能建筑將成為建筑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近年來,多項政策紛紛提出建筑產業數字化與智能化的發展目標,其中最為重要的兩項政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和《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均提出了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要求,包括推廣智能建筑和推進BIM 技術等。自此,工程建筑行業進入數字化發展“快車道”。
除了政策的開路以外,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落地也為工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本次會上,新華三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張力表示,隨著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BIM等數字技術的興起和變革,從設計、建造和管理等方面實現更高效、精益、協同的數字化轉型,是實現建筑業智能升級的必經之路。
2、
工程總承包將成為工程建設行業
發展重要突破口
住建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加快推進工程總承包”的要求。工程總承包是國際通行的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大力推進工程總承包,有利于實現設計、采購、施工等各階段工作的深度融合,提高工程建設水平。
新華三集團副總裁、企業事業部總經理王燕平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工程總承包模式,將改變以前分散的采購和建設,向集約型建設發展,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他指出,從EPC(工程總承包)的定位來看,過去的工程項目,建設商、承包商、工程商可能更多的工作是蓋樓,建筑內部的信息化最早都是外包出去。未來傳統信息化集成業務可能會被EPC模式進行整合。EPC企業可能更多要承擔建筑總包、工程總包,還會涉及到信息化總包。
王燕平表示,現在技術發展比較快,業主可能很難針對建筑智能化提出新的需求,反過來可能需要EPC企業和工程商,向用戶提供新的智能化理念。以雄安新區為例,雄安新區整體的城市規劃,就不是傳統的功能模式,整個新區內部,包括自動駕駛、5G、物聯網、地下管廊等設計都是超前的。這些技術很難拆包,必須按照自上而下的整體設計理念進行集約建設。毫無疑問,雄安新區建設將是中國的標桿,而工程總承包這種集約建設模式也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3、
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服務成為必然趨勢
近年來,一些建筑企業開始由建筑承包商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務商戰略轉型。隨著BIM的推廣和應用,更將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服務推向了歷史舞臺,業界人士認為,這將徹底改變過去規劃、設計、施工、運維各階段信息不對稱、“重建設 輕運維”的問題與窘境。
BIM作為建筑信息化的趨勢型技術,為建筑生命周期各個階段共享信息提供關鍵的技術平臺,實現建筑信息的收集、傳遞、反饋以及三維動態的可視化管理。根據住建部《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末,政府投資的新立項項目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中,集成應用BIM的項目比率達到90%”目標,加快推進BIM技術在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將是建筑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
王燕平告訴記者,建筑離不開BIM,BIM最終的實現離不開IT基礎設施。BIM基于計算機仿真實現,對資源的消耗非常大,如何構建彈性的資源池,來適應各級的硬件需求是個重要的問題。而提供全方位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整合能力,已成為新華三集團被業界公認的核心優勢。
無界生態
率先建立智能建筑行業“命運共同體”
跨界的下一步是無界,無界生態更開放、更宏大、更具時代屬性。
"融合平臺 無界生態"是新華三集團在2018 NAVIGATE領航者峰會上提出的生態戰略,希望通過全新的數字化生態打破原有的繁冗界限。所謂融合平臺就是對技術、營銷、運營、服務和人才五個維度的融合,無界生態則是打破不同的身份、企業、行業的界限。
建筑是跨產業融合的綜合體,智慧建筑的發展更需要產業共建。在工程建筑行業,新華三集團正在持續推進無界生態的落地,加速智慧建筑業務協同與生態耦合,共同推動建筑產業智能化未來。
2019新華三工程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高峰論壇期間,新華三與工程建筑多家龍頭企業建立生態合作,深入推進無界生態戰略的落地部署。
新華三集團與同方智慧節能產業本部達成戰略合作。此前,雙方已在大興機場地下智慧管廊、北京城市副中心等業界標桿式項目中有深厚的合作基礎。未來,雙方將建立技術專家團隊,開展智慧管廊、智能建筑等相關解決方案和實踐研究,共同引領智慧管廊等場景的智能化變革。
新華三集團與中建電子以“智能建筑”為突破點,在智能城市信息化工程的合作中,開展“物聯網”智慧化的應用研究工作,落地智慧城市信息化應用場景,打造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聯合解決方案。在云計算大數據方面,雙方將開展工程建筑行業云中心建設相關理論研究和建設實踐等,實現建筑工程智能化。
新華三集團與太極智慧城市運營服務有限公司共同推進智慧城市項目的實施和落地,在數字化產品與解決方案項目推進、聯合研發創新、產業聯盟與生態建設、產業人才培育等四個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新華三集團與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智能建筑、公用工程、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軌道交通等行業領域開展協同創新,在解決方案場景落地、技術研發與市場推廣等各方面深入合作,推進各行各業的智慧建設和數字化轉型。
綜合來看,新華三集團在工程建筑行業推進的無界生態理念,重新定義了生態合作模式與價值,率先建立起行業“命運共同體”,這一的生態戰略與模式具有很強的標桿性和影響力。
新華三集團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主導的大數據、云計算、大互聯和信息安全等技術解決方案,在工程建筑設計、建設及運營管理等全生命周期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工程建筑行業管理者們,能夠高效整合調度產業鏈上的資源,實現1+1>2的邊際效應遞增,進而使工程建筑領域的設計建設者、運營管理者和服務對象,都能夠成為數據的貢獻者與產業價值的創造者,無界生態的價值共生與增效共贏意義更為深遠。
護航重大工程
面向工程建筑行業未來可期
據統計,截止2019年,新華三集團產品與解決方案已服務于全國80%*********重大工程,國內Top10的超高層建筑,2000家以上高中檔位酒店,1000家以上商業綜合體,數十次國內國際大型活動賽事場館等。
盤點近年工程建筑行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兩大重大工程的落地,當屬最為閃耀的時刻。兩大工程“拔地而起”的背后,都有新華三集團完整可靠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的護航與支撐。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信息業務復雜,系統眾多,從九天之上的空管塔臺,到九地之下的地下管廊工程,均需要通信、計算與數據存儲系統承載信息的收集、傳輸、存儲和處理。
據介紹,新華三集團為航站樓、貨運區、辦公配套區、ITC信息管理大樓和航班起降的飛行區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易擴展、易維護的旅客無線接入網和綜合業務網等,提升用戶無線上網體驗,保障日常生產辦公業務安全平穩運行。
此外,在新機場的地下30米深處,還有結構極為復雜的地下綜合管廊。新華三集團為新機場地下綜合管廊項目設計定制了包括云計算、數據中臺、SDN網絡及物聯網在內的完備的解決方案,融合第三方合作生態應用,在20多公里的地下管廊中部署了超過10000個物聯網宏基站和物聯網微基站,實現全面WLAN覆蓋和攝像頭數據實時回傳的同時,為管廊工作人員提供定位、數據回傳及應急通訊等服務,保證了支撐機場日常運作的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的安全運行。
作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成為了世界交通領域技術最復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不僅給橋梁建設的規劃、設計和施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搭建保障重大工程安全可靠運行的網絡、計算及存儲基礎服務,更向工程技術人員提出了史上罕見的難題。
據了解,新華三集團參與了港珠澳大橋90%以上IT技術架構建設,使港珠澳大橋網絡維護成本降低50%,網絡安全可靠性提升40%,業務處理效率提升30%,打造8秒極速通關體驗,連接粵港澳三地的智能數字化平臺保障包括智能弱電管理系統、視頻系統、應急指揮系統、人工島智能化系統、智能停車場、旅檢中心、口岸貨檢以及海關、邊檢、警務等業務系統長期穩定的運行。
王燕平表示,接下來的一兩年,新華三集團會真正深入到工程中去,仔細研究工程信息化和傳統數據中心信息化的區別,以此導出差異化需求,提供行業領先的解決方案和產品開發,同時聚合戰略合作伙伴一起對工程建筑行業進行智慧升級。
在工程建筑行業加速推進智能變革的新時代,新華三集團正在肩負起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的歷史使命,依托在眾多重大工程和各類行業場景中的經驗積累,持續引領智慧建筑的發展和演進,攜手打造面向未來的智慧建筑新業態,為建筑行業數字化的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
原文出自https://www.h3c.com/cn/d_202001/1258156_30008_0.htm
地址:成都市高新區吉慶三路333號蜀都中心二期1號樓3單元2403
郵編:610041 電話:028-85452415 或 400-6318967 傳真:028-85452415-8000 或 85453765-8000 郵箱:service@sczihua.com
蜀ICP備17039545號-1 技術支持:三以網絡